趙太侔(1889-1968),又名趙畸,山東益都人。1909年畢業(yè)于煙臺實益學館。辛亥革命后,曾任煙臺軍政府科員、臨淄縣小學教員等職。1914年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1918年畢業(yè)后任濟南一中教員。1919年又考取官費留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文學,繼入該校研究院專攻西洋戲劇。曾和當時留學美國的余上沅、聞一多、梁實秋等交往甚密,共同組織中國京劇在美公演,自任服裝道具和舞臺布置。1925年研究院結業(yè)回國,歷任北京大學講師,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和戲劇系主任,廣州國民黨青年秘書,廣州中央美術學院籌建委員會委員等。1927年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參加談判收回九江英國租界。1928年任南京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秘書長。不久回到山東,先后任濟南第一中學校長,濟南實驗劇院院長,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等。 1930年趙太侔任國立青島大學教授、教務長。1932年國立青島大學易名國立山東大學,校長楊振聲辭職,由趙太侔接任。趙太侔任職期間,繼續(xù)增聘專家學者,充實教師陣容,撙節(jié)行政開支,興建科學館,改善教學條件,使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得到提高。 進入20世紀30年代,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實行法西斯統(tǒng)治,山東大學的進步學生,不斷發(fā)起反帝愛國的民主運動。趙太侔以其校長地位,對學生運動甚感不滿,采取說服、懾服等手段,冀圖讓學生“安心”讀書,因此受到學生的反對。趙太侔又以“校紀不允,國法不容”為由,通過校務委員會議,兩次開除進步學生,更加遭到學生的反對,加之山東軍閥停發(fā)對學校的地方撥款,乃被迫辭職。1936年任北京陵源藝術??茖W校校長。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趙太侔到重慶任國立編譯館編纂。1942年任國民政府訓練委員會第三處處長。1944年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抗戰(zhàn)開始時,山東大學內遷四川萬縣,旋即停辦),趙太侔于1946年春再任山東大學校長。趙任校長后,對于美國軍隊占用青島山東大學的校舍,會同總務長周鐘岐據(jù)理力爭,頻繁交涉,終于陸續(xù)收回。為了廣育人才,將原來只有文、理、工三院八系的山東大學,擴建為文、理、工、農(nóng)、醫(yī)五院十四系,并聘請了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任教,為山東大學的建設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在此期間,趙太侔的政治態(tài)度有所轉變。1946年進步教師徐中玉被國民黨教育部認為有“共黨”嫌疑,密電趙太侔查明具報,即予解聘。趙將密電轉告徐中玉,并保護了徐。在1947年6月和1948年9月兩次大的學生運動中,身為校長的趙太侔雖然不同意學生運動,但還是采取措施向國民黨當局交涉,保釋被捕學生。并且召開校務委員會議,決定被扣押學生不按學則規(guī)定,一律保留學籍。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令趙太侔乘軍艦南逃,趙不愿再隨國民黨殘余流亡,秘密轉入山東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第四病房,迎接了青島的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趙太侔歷任山東大學外文系教授,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外語教研室教授、院務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政協(xié)常委,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民革山東省委員,民革青島市副主任等職。50年代后期,曾致力于漢字改革的研究工作,著有《漢字改革方案》、《漢字新法打字機擬議》等文稿,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可惜在十年動亂中文稿全部丟失。1968年4月在“四人幫”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下含冤逝世。1979年10月山東海洋學院舉行追悼大會,為趙太侔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以上內容來自《山東大學百年史》P141)
趙太侔
趙太侔先生于1932-1936年,1946-1949年,兩度出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時間雖都不長,但對于山東大學的發(fā)展和提高,也有多方面的建樹,曾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受到教育界的好評。 趙太侔(1889-1968),原名趙海秋,又名趙畸,太侔其字,后來即以字行。1889年出生于山東省益都縣(今青州市)東關一個自食其力的農(nóng)民家庭。幼年的趙太侔聰穎勤奮,刻苦好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青州中學(后為省立第十中學,今青州一中)。 1914年趙太侔先生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四年畢業(yè)后在濟南任省立第一中學和省立第一師范英語教師。1919年又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官費留美,先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文學,后入該校研究院專攻西洋戲劇。此間和留美的聞一多、涂上沅、梁實秋等交往甚密,共同組織中國京劇在美公演,受到美國華僑的好評。1925年結業(yè)回國,任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和戲劇系主任,并被北京大學聘請為講師,主講戲劇理論課程。 1928年夏,國民黨軍隊進抵濟南,奉系軍閥張宗昌敗逃,設在省城的省立山東大學停辦。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報請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成立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擬重新組建國立山東大學。趙太侔先生被提名為籌備會委員,由南京返回山東。1930年籌備工作完成,使用原私立青島大學校舍(即德軍所建的俾士麥兵營),組建成國立青島大學。首任校長為蔡元培推薦的清華大學教務長兼文學院長楊振聲,趙太侔先生辭去省立一中校長的職務,專任國立青島大學教授和教務長,時年41歲。1932年春,教育部指令國立青島大學進行整理,同意楊振聲辭職,任命趙太侔為校長,并將國立青島大學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 趙太侔任校長后,文、理兩院合并為文理學院(不久仍分開),取消教育學院在濟南設立農(nóng)學院(暫不招生),籌建工學院(1933年成立),由杜光塤任教務長,其他教學組織負責人基本未變。除堅持楊振聲的“兼容并包,學術民主”的辦學方針外,他加強學校下述四個方面的建設,并身體力行,做出成績。 第一,建立陣容整齊、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趙太侔認為辦好大學,教師的力量和科學水平起著重要作用。他有一個小本子,專記各門學科的專家和學者,了解對方情況后,或者親自聘請,或者托人代聘。國立山東大學經(jīng)費雖少于其他各校,但教師的薪俸與其他各?;鞠嗤6颐科敢话愣ㄆ跒槎昊蛉?,這在當時生活動蕩、謀職困難的情況下,可使受聘教師思想穩(wěn)定。教授在校任職連續(xù)三年者,可享受半年假期,或從事專題研究,或出國考察,經(jīng)過申請學??山o予適當?shù)难a助。至于青島的氣候、地理位置、交通等優(yōu)越條件,當然對教師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按當時國立山東大學的師資陣容和水平,除北大、清華外,較之其他國立大學都無遜色。新聘教師還處于年富力強,他們工作認真,使國立山東大學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第二,建立以教授為主體的校務委員會和各種專門委員會,發(fā)揚民主,集思廣益,實行教授治校,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主席、教務長、秘書長、各學院院長、各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組成校務委員會。學校的重大問題和興革事項,均提交校務委員會討論決議,校長負責組織貫徹執(zhí)行。校務委員會既是立法機構,也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這樣教授們均能積極地關心學校,提出各種建設性的意見,保證了學校的工作在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的軌道上運行。此外,在校長領導下,還設立了科學研究、教師聘請、校舍建筑、教學設備購置、畢業(yè)考試等專門委員會。這些委員會的委員,也都從教授中聘請。他們不但能把與教學有關的工作處理得更穩(wěn)妥,更完善,而且也發(fā)揮了教授治校的作用。國立山東大學那時工作和諧、目標一致,大家同心同德,教學、科研、學校建設進展的都較快,應當承認,是實行這種領導體制的結果。 第三,撙節(jié)行政開支,添置教學設備,改善教學條件。當時全國各校名為國立大學,而經(jīng)費來源主要靠地方撥款。富省多撥,窮省少撥,當時青島大學只有30萬元。在這種情況下,趙太侔校長繼續(xù)厲行勤儉辦學的方針,把學校行政開支壓縮到只占全部經(jīng)費的六分之一,把行政人員精簡到只占全校教師的五分之一。把節(jié)余的經(jīng)費存入銀行生息,用以添置教學設備。同時發(fā)揚自力更生精神,師生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器材,如物理系修制儀器,化學系自制藥品,生物系采集標本等等。從1933年期,使用銀行存款,申請教育部補助,陸續(xù)建成科學館、化學館、工學館、水力實驗室等等。至1936年圖書館藏書增至40萬冊,教學儀器增至1200余件,化學系自制的化學試劑,能對外供應。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教學條件得到大大改善,基本上滿足了教學的需要。而且這種厲行節(jié)約、勤儉辦學的精神,逐步形成了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 第四,培養(yǎng)嚴謹勤奮、基礎扎實、敢于開拓的優(yōu)良學風。趙太侔校長認為學風是學校的精神支柱,而好學風的形成,又必須是各級領導以身作則,帶動全校人員自我嚴格、自我追求的結果,所以他要求教師不但要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在科學研究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取得成果,對學生,要求好的學習成績,根據(jù)《學則》的規(guī)定,選優(yōu)汰劣,絕不稍寬。為了確保畢業(yè)生的質量,對每屆畢業(yè)班都設立畢業(yè)考試委員會,辦理畢業(yè)考試和審核成績。 1934年4月,教育部派員到各國立大學視察,對山東大學教學中的嚴謹,研究中的創(chuàng)新,建設學校中的勤儉節(jié)約,培養(yǎng)人才中的重視質量等等,甚為滿意,發(fā)出表揚的訓令,使山東大學在全國范圍內獲得了聲譽。 1936年,由于學生抗日救亡的愛國運動不斷高漲,趙太侔校長受到上峰的職責、地方的刁難,拒絕撥給協(xié)助經(jīng)費等政治和經(jīng)濟的雙重壓力,于當年8月憤而辭職,隨即離校任北平藝術專門學校校長。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趙隨北平藝專遷移至湖南沅陵,不久輾轉至重慶。在陪都先后擔任教育部教科用書編委會委員兼劇本整理組主任、國立編譯館編纂、中央訓練委員會第三處處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等職,前后達八年之久。 抗日戰(zhàn)爭中,國立山東大學內遷至四川萬縣,旋即奉令停辦。師生和圖書館儀器并入中央大學等校。十四年抗戰(zhàn)勝利后,1946年2月教育部批準國立山東大學仍在青島復校,任命趙太侔為校長,再次主持山大工作。此時復校工作千頭萬緒,百廢待舉,他獨具創(chuàng)建地抓住四個方面急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收回校舍。青島淪陷后,國立山東大學校舍被日本人占用,勝利后又被美軍接收做了兵營。收回校舍是復校中最急迫、最關鍵的一步,而且又是一項復雜、棘手的工作。為此,他電召曾在美國學習和工作八年之久、時在嶺南大學任教的周鍾岐教授到重慶,聘為總務長,先期去青島,辦理收回校舍事宜。趙太侔六月到青島,親自與駐青美軍司令柯克談判,又陸陸續(xù)續(xù)收回一批校舍,勉強開學。直至1948年底美軍從青島全部撤走時,校舍才得全部收回。 第二,系科設置??箲?zhàn)前國立山東大學設有文、理、工三個學院共八個系(農(nóng)學院未招生)。復校后趙太侔校長考慮到,勝利伊始,各業(yè)待舉,而培養(yǎng)人才尤為急務。經(jīng)請示教育部同意,設立文、理、工、農(nóng)、醫(yī)五個學院共十六個學系,以廣育人才,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因之,復校后的山東大學較前有了發(fā)展,規(guī)模得到擴大,成為一所有各門學科的高等學校。由此可見,趙太侔校長對于辦學是熱心的,也是頗具遠見的。 第三,延聘師資。勝利初屆,各大學均處于恢復階段,紛紛急聘教師。趙太侔接任校長后,捷足先登,早發(fā)聘書,并能禮賢納士,登門教請。當時應聘的有:朱光潛、老舍、游國恩、王統(tǒng)照、陸侃如、馮沅君、黃孝紓、丁山、趙紀彬、楊尚奎、蕭滌非、丁西林、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貽誠、王恒守、李先正、劉遵憲、朱樹屏、劉椽、閻效復、楊宗翰、鄭成坤、李士偉、沇福彭、穆端五等等。組成這樣高水平的教師陣容,趙太侔確實是費盡了苦心。上述教師除老舍出國、朱光潛因病中途辭聘外,其余均在1946年秋和1947年春到校。復校后,國立山東大學由于聘到高水平師資隊伍,不但促進教學、科研的提高,而且為50年代的山東大學,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第四,全國招生。復校后的國立山東大學的招生工作,仍然堅持嚴要求、重質量的傳統(tǒng)。同時趙太侔校長認為學術無地方性,學生來源越廣,在相互切磋和陶冶中,越能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當年秋季在北平、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慶、濟南、青島八個城市設立招生辦事處,當時報考的學生共5871人,經(jīng)過初試和復試,錄取本科學生518人,先修班學生185人,達到了廣收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程度??梢妼φ猩ぷ魇呛苡幸姷氐摹?/p> 趙太侔先生青年時代,追求個人奮斗,旨在成名成家。壯年時代進而關心國家命運,以辦好學校、培育人才、實現(xiàn)教育救國為己志。他在兩任山東大學校長中,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運動,不甚理解,認為學生只有讀書成才,將來才能救國,所以采取勸服、說服等辦法。但是,他對學生又寄以無限的希望,十分關心和愛護。1934年8月,物理系學生俞啟威(即黃敬,中共地下黨員),被青島當局逮捕,押解濟南。趙太侔校長聞訊,趕到濟南,力請國民黨山東省主任委員李文齋、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出面保釋,并親領俞啟威返回青島,送給旅費,密屬速速遠走。1946年10月,教育部給趙密電,指令查明中文系教師徐中玉的“共黨”嫌疑具報,趙將密電內容告知徐中玉,令其避開,從而保住了徐中玉。 1947年到1948年,趙太侔先生對在愛國民主運動中兩次被逮捕的200名學生,采取營救措施。親自修改營救學生文稿,通過校務委員會作出決議,被關押學生一律不作曠課論,保留他們的學籍。被捕學生從看守所傳出信函,請他以校長地位,呼吁社會賢達進行干預,他應諾予以交涉。 1949年4月,在青島解放前夕,有人勸趙太侔出走南逃,也曾接教育部密電,囑令隨駐青海軍南下廣州。但趙留意已決,乃秘密住進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第四病房(該病房不對外開放)。青島綏署主任劉安祺南逃時,奉命到綏遠路趙的宿舍脅迫同行,無奈已人去樓空。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青島,趙太侔先生迎來了中國大地的黎明,和國立山東大學師生共慶解放。 趙太侔先生性情沉靜敦厚,律己而又自信,細心而又果斷,鮮言寡笑,不尚掩飾,不作無聊應酬。在兩任山東大學校長期間,清廉為懷,淡泊自持,表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 解放后趙太侔先生任山東大學外文系教授。1958年山東大學奉命遷校濟南時,他表示愿留青島。在山東海洋學院任外語教研室教授,院務委員會委員,還任政協(xié)山東省常委、民革中央團結委員及民革山東省常委和青島市副主任委員等。晚年致力于漢字改革的研究工作,寫有《漢字改革方案》、《漢字新法打字機擬文》等文稿,受到國務院高等教育部、文字改革委員會、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門的重視??上?,在“十年動亂”中,文稿全部丟失。1968年4月,在“四人幫”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下含冤逝世。 1979年10月,山東海洋學院為趙太侔先生舉行平反昭雪追悼大會,贊揚其人品道德,肯定其功勞業(yè)績,做出了歷史的評價。為山東大學作出累累建樹的趙太侔校長如地下有知將會感到無限的慰藉! (以上內容來自《山東大學英才錄》P12) |